1. 七月最佳运动员丨伊朗散打名将莫森·穆罕默德赛菲

      莫森·穆罕默德赛菲(Mohsen Mohammadseifi)是伊朗最著名的散打运动员之一,在2011-2019年间连续赢得五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金牌。他也曾在亚运会上揽获三枚武术散打金牌,目前正在为积极训练备战下一届杭州亚运会武术比赛。     从初识散打到处于不败之地   莫森来自伊朗赞詹省赞詹市,在Ramin Mohd Nia教授的指导下开启了他的武术生涯。“散打对抗形式和散打在世界体坛和亚洲赛事中时常出现,尤其是亚运会,使我被这项运动所深深地吸引。”他说,“我在习练武术散打之前尝试过其他的武搏项目,所以开始上手散打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初始训练阶段都很轻松。”   散打在伊朗是一项极具竞争力的武术运动,伊朗武术联合会专门成立了武术散打国家队,成为与中国武术散打队相匹敌的世界上最好的武术队之一。莫森回忆起第一场比赛时,说道:“对于在伊朗全国青年武术锦标赛获得了第三名,我非常开心。在那之后,我备受鼓舞,比以前练习得更多、更好。”     经历过赛场体验的莫森燃起了满满的斗志,刻苦训练,奋勇拼搏,不仅一路走进国家队,还在2009年多伦多世界武术锦标赛中有着出色的表现。“我在决赛中输了,”他回忆道,“仅获得了银牌,这是我一生难忘的痛苦回忆之一。”但在此之后,失误便从未发生过—— 莫森在2011 年至 2019 年连续获得五届世锦赛金牌。“是的,我已经连续赢得了5枚金牌,其中最艰难的较量在2011年的安卡拉,而我最喜欢的比赛是2019年上海世锦赛,当时赛事景观非常漂亮。”   通过比赛和训练不断成就自己   当问起莫森是如何年复一年地提高散打技术时,他的回答是——练习!“我一直坚持训练,不断重复练习简单的散打技巧。这就是为什么我每年都比前一年有所提高,而且在所参加的项目中都获得了金牌。当然,我也会尽最大努力使我的身能保持在最佳水平。”     对于亚洲地区的国家来说,亚运会所呈现的体育竞技水平堪比世界武术锦标锦赛,是众多运动员一心向往的综合性运动会。 亚运会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从排名角度来看,最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员都会参赛。莫森于2010年在广州首次参加60公斤级比赛,并赢得了属于他的第一枚亚运会散打金牌。之后他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以65公斤级再次获得金牌,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又以70公斤级获得第三枚金牌。 赛前训练是艰苦而富有挑战性的。莫森讲述他的日常生活。“我们每天早上和下午都安排训练。每次重要赛事前,我们都会参加国家队选拔赛,顶尖队员有机会参加预备营,通过营内再次选拔确定最终的正式比赛名单。国家队训练时间持续5个月到7个月不等,通常在国家武术队训练营进行。”   以武会友,不忘恩情   莫森认为自己在散打项目上最大的挑战是能够亲眼目睹武术进入奥运会。他的队友和其他武术运动员在共同的经历中建立了特殊的纽带关系,他说:“我们都有同一个目标,同一个心声,希望可以尽最大努力为我们心爱的国家赢得荣誉。我们彼此都是好朋友,一起住在营地里。赛程之中,我时刻期待着比赛开始之日,在比赛中夺冠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同时我也在赛事期间结交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朋友。”     莫森感谢过去几十年间,他的教练和伊朗武术联合会对职业生涯的帮助和支持。他说:“Ramin Mohadnia是我的私人教练,我曾从他那里学习散打。此外,我还接受过伊朗国家队多位教练的指导,包括国家队主教练魏彦东、Hossein Ojaghi、Mansour Nowrozi和Mohammad Reza Jafari,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很特别的。我一直很感激所有教练对我的付出,他们教会了我勇敢与无畏,也向我传授了散打技术以及实战应用技巧。我认为伊朗散打队如今的成就离不开伊朗武术联合会的优秀管理、多位高水平教练员的专业指导、各位运动员自己的勤奋努力以及多方力量的大力支持。”   莫森已多次登上散打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他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呢?他的下一个运动目标时在下一届亚运会上勇夺桂冠。 而在生活上,莫森的目标是抚养好女儿,陪伴她成长,陪伴他所珍视的家人。在获得冠军后,莫森对致力于服务伊朗武术发展非常感兴趣,但是目前并没有考虑退役。“我真的没有太多的娱乐时间,但一旦有的话,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和朋友在一起,而且我喜欢去旅行。我将爬山视为放松活动,享受在森林里听音乐的感觉。”     回顾莫森在上一届上海世界武术锦标赛上的出色表现,这位伊朗的武术散打冠军无疑依然在他运动生涯的巅峰时期。我们期待着在未来能够看到他更多精彩的散打比赛。

  2. 4月最佳运动员丨美国武术之星李如溪

    来自美国的武术运动员李如溪(Lucy Lee)年仅21岁却已拥有着精彩非凡的武术生涯。她来自美国马里兰州罗克威尔,曾于2013、2015、2017和2019年连续参加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成为美国武术国家队的明星运动员。另外,她在三次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2012年、2014年和2016年)、第二届套路世界杯和第一届世界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均获得奖牌,在武术运动中绽放青春光芒。     如溪在武术界以外的其它领域方面的成就也非常突出。她曾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是麻省理工学院田径队的队长,也是学院两个舞蹈队的学员。这位美国武术之星凭借自身出色的运动能力、自律、力量和艺术才能,在众多冠军中脱颖而出。她热情的美国粉丝都期待她能在2023年美国达拉斯市举办的第十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乍见之欢,久处不厌   和许多年轻的孩子一样,如溪开始练习武术的动力源于她看到武术运动的形态美和力量感。“我最初是在观看一次(武术)表演后被这项运动所吸引,当时我觉得那是我见过的最酷的东西,”她说道。“我的父母带我到当地的一家武术学校,从那时起我就在这所学校开始感受学习武术的乐趣。”   如溪回忆起她第一次展示武术技术水平时的场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是2008年,”她说,“我从之前武术学校转校到峨眉少林武术馆,仅学习三四个月后参加了美国的青少年武术选拔赛。。我在上大学离开之前一直在峨眉少林武术馆接受培训学习,当时我从纯粹因为兴趣学习武术逐渐转变为通过不断加强训练以创造更多可能性。当时,我在很多方面都是垫底的。回想起来,我很惊讶我当时怎么没有忘记比赛套路,毕竟我在比赛前几周才学的。但是,那是次很好的学习经历,因为我看到了我的队友如何在赛场发挥,并与以往不同开始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武术。”     第一次参赛经历一直激励着她在学校刻苦练武。几年后,她在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和和世界武术锦标赛的美国国家队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我最喜欢的比赛经历,”她回想道,“大概是2015年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世界武术锦标赛。那是我第二次参加世界武术锦标赛,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见识到我身边运动员的出色实力,并对武术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而感到惊讶。2013年因为当时年龄尚小对当时发生的事并没有很深的印象。而到了2015年,我获得了一块银牌和一块铜牌,那是我第一次在世界武术锦标赛中获得奖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获奖的那种喜悦感和成就感。”   对如溪而言,国际赛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参赛者都有机会结识来自许多不同国家和背景的人。“我很喜欢以武会友这种方式,”她说。“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和走过的路都各不相同,但我们都因为对武术的热爱而汇聚在赛场上。能够有机会结识到与我的人生经历完全不同的人是非常难得的,而且能够重新联系我在以往比赛中认识的朋友,并且知道他们自上次见面以来的所取得的进步情况,这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另外,我喜欢比赛时的竞赛氛围,这让我有机会让自己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武术上。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武术,我通常也会把精力放在学业或其它运动项目上,但是有比赛,武术就成了我首要关注的重点。”   如溪最喜欢的项目是南刀,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个人优势项目。观众常被她的能量、风格及力量吸引,而且她的表现总能令人赞叹不已。她说道,“在武术众多项目中,南刀是我最擅长的。我感觉在练南刀时最为轻松自在,如同行云流水。”     姐妹情深,携手并进   如溪与妹妹Mia Tian(音译田米娅)在对练项目中的表现也同样出彩,“我的妹妹米娅也非常积极地进行武术训练,”如溪说。“她同我一起参加了各种国际赛事,也有着不小的成就。同时,父母一直以来的支持是我们前行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如溪讲述了她们习武的成长过程。“米娅比我小2岁。我们同时在峨眉少林武术馆开启习武之旅,那时我7岁,米娅5岁。当然,我们有着迥然不同的习武风格,特别是我习练南拳,她没有。我们长大过程中,我们就很少同台竞争。在青少年比赛,我们几乎都被安排在不同的年龄组别中,而在成人赛中,我们也因为习练项目的不同很少直接同台竞争。我们彼此并不是很想战胜对方;相反,我们非常支持彼此,而且我们现在有一致的目标,即一起进入国家队,这样我们就可以作为家人一起参加世界比赛。”   对于如溪而言,她的妹妹米娅是她的精神支柱,米娅给予她支持,与她携手共进。“我知道她总能在我练习期间给我中肯的建议,而我在改变技术风格或者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时,我总会让她给我反馈意见,”如溪说道。“我们在2017年举办的第1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获得银牌)的对练项目以及2018年举办的第2届套路世界杯(获得铜牌)中有着并肩比赛的经历。我们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总是喜欢“假打”,而编排对练动作时,我们会闪躲对方的拳脚动作,正如真打一样。2017年在俄罗斯,我们第一次决定组成对练队伍共同参赛,我们觉得编排对练套路非常有趣,尤其是因为我们两个人都不知道双方正在做什么。另一方面,我记得有次训练,我们两个人会练习一个对练动作却一直总是错过还击时机,我们两都感到非常沮丧,所以那时我们的心情常因为训练而起起落落。而我最喜欢对练项目的刺激感,因为对练非常容易让观众兴奋起来,而且和同伴一起练习和表演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当我们问及如溪站在颁奖台看国旗升旗时的感受时,“那种感觉太不可思议了,”她回答道。“每当我站在领奖台上,看着美国国旗升起的时候,我总觉得,能够代表我的国家,为国家、我的武术学校和我个人取得优秀的成绩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而且我也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真正发挥出自己的实力,没有搞砸比赛!”如溪补充道,“我很荣幸能够代表美国参赛。自从我接触此项体育运动,武术就已经在美国开始发展壮大了。我希望这种趋势能够持续下去,这样武术就能在整个美国以及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广泛的正式认可。”     困难重重,无畏前行   如溪最近在上海第1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经历跌宕起伏,引人注目。“在上海锦标赛比赛期间我真的非常享受,”她说。“因为我们在美国没有国家训练队,每个人在单独到场参赛之前都是靠自己的个人训练。我当时还在上大三,所以我比平时要忙一些,而且我在比赛临近前没有经常参加训练。另外,我在离开美国前一周膝盖受伤了,导致我不得不停止训练。幸运的是,伤势并不严重,我一到上海伤势就恢复了。而除了身体上的不稳定因素外,赛事本身也充满刺激。如同参加各种世界大赛,看到一些我只有在赛事期间才能见到的国际朋友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而且紧张、刺激的现场气氛令人兴奋。美国的武术代表队当时还很稚嫩,相对没有经验,但是每个人都表现出色,非常支持彼此。当然,比赛最后,米娅和我各赢得了个人铜奖,给这次比赛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麻省理工学院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如溪离开去上大学的时候,她的生活以及她的武术训练发生了很多变化。回想生活上的这些改变时,她说道,“自从我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以后,我就很难遵循固定的训练计划。我是田径运动队的队长,校内参加各种舞团,所以我通过那些活动进行了很多常规体育训练。比赛之前,我会尽可能找时间练习武术。我自己训练的时候,我通常会先做热身运动和伸展运动,然后再练习基础动作,再接着混合套路和跳跃练习,最后再进行身体调理。最艰巨的挑战当然是找时间和空间完成个人训练了。大学期间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很难找时间专门进行训练。当然,在没有教练监督指导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训练是我必须要克服的难关。通常在没有人监督时,很难鞭策自己。”   对于世界各地的诸多武术运动员而言,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使他们的武术训练面临更大的挑战。“不幸的是,”如溪说道,“自从三月中旬我就被隔离了,所以我无法充分进行武术训练。我仍坚持在家里的地下室和米娅一起跑步和锻炼,但是这段时间要保持身材真的非常难。”   心怀感恩,迎接未来   如溪非常感谢那些在过去十几年里培养她、指导她的武术教练,有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本地的教练,也有她参赛时世界各地许多赛场的教练。“我的教练是吕小林和尤金·莫伊(Eugene Moy)。自2008年以来,我一直都在峨眉少林武术馆接受吕小林教练的指导,是她成就了我如今的运动生涯。我最初开始训练的时候,尤金还是个运动员。因此,他非常能够体会我在平衡武术和其它事务时遇到的许多难题。那时,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教练。作为国家队教练,尤金陪我去参加各种国际赛事,而且总是非常帮助和支持我。”   几乎每位运动员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武术偶像,而问如溪她心目中的武术偶像是谁的时候,她笑着回答道,“我有太多武术偶像了,但是我最初记住的那些武术偶像是李剑鸣、陈惠颖和俞特。在我的习武之路上先后遇见了这三位偶像,他们对我的鼓舞都非常大,不仅在于他们出色的运动能力,还在于他们的人格魅力。我最想谈谈我的武术导师何强教练,因为是他让我与南拳结缘,也是他在来美国教会了我第一个武术自选套路。而后Colvin Wang(王·科尔文)自从我2008年重新开始训练起就担任我的教练。他不仅是我们的榜样,也是美国最佳武术运动员之一,而且他真心想要帮助我们提高,甚至在他上大学期间,当他一有时间就会到峨眉少林武术馆,来指导我们训练。”     伴随着世界持续经历变化,如溪自己的人生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转变。“大学毕业是苦乐参半的”她说道,“一方面,我肯定会怀念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度过的4年,以及在这我一路上所结交的朋友。另一方面,想到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是令人兴奋的!由于工作原因,我搬到了佐治亚州。我在这里待到2022年7月进行工作方面的技术培训,然后我可能会搬回马里兰州。如果是这样,我有可能回到我整个青年时代训练的武术学校–峨眉少林武术馆。即使我最终不再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比赛,我想我将永远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到武术大家庭。”   由于工作培训,如溪无法参加2022年在美国伯明翰举办的世界运动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再参加世界性的赛事。对于2023年在美国达拉斯市举办的第16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她有着非常随明确的目标,她说,“对于未来,我想参加第16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赢得一枚个人奖牌。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我希望我一直能参与武术界的活动”  

  3. 1月最佳运动员|中国陕西队武术太极名将杨顺洪

    作为中国陕西队武术太极名将,杨顺洪曾多次获得全国大赛、亚锦赛、世锦赛和世界杯的冠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21年,这位31岁的老将在技术发挥和心理状态上有着更加成熟的表现,先后夺得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冠军,2021年国际武联武术套路网络大赛(WTVC)男子陈式太极拳(56式)项目一等奖,毫无疑问,他是2021年赛场上光芒四射的武术之星。   结缘武术,初露锋芒 杨顺洪90年出生于陕西宝鸡眉县的一个普通家庭。7岁那年,父亲把身体孱弱且经常流鼻血的儿子送进了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少林武校,他就此与武术结缘,开始跟随启蒙教练陈东生学习。经过五年的努力训练,凭借突出的表现,12岁时,进入陕西省武术专业队。到省队时面临着转变专项的挑战,从动迅静定,节奏分明的长拳转到松柔连贯、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项目。转项目意味着某种牺牲,他以过人的毅力,从头学习新的武术项目,刻苦训练。2007年对年少的杨顺洪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也是幸运的一年,这一年他首次参加国家级和国际级比赛,便夺得第四届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42式太极剑项目冠军。2009年,杨顺洪开启了他的第一次全运之旅,对于年轻的的他来说,参加全运会更多是一种新鲜的尝试与体验。   从低谷到世界冠军 2013年,是杨顺洪第二次参加全运会,不同于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在杨顺洪心中的更重要,逐渐意识到全运冠军甚至意味着个人运动生涯的重要时刻。此前,他获得2011年全国武术套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冠军,第二次参加全运会想取得好的成绩,来自外界与自身的心理包袱都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当时还不能以成熟的心态去调节化解压力,最终遗憾未能进入决赛。 成功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13年全运会的失利,并未使他放弃,更加刻苦训练,他也认识到大赛经验和心态的调整对于一个运动员的重要性。“专业运动员就是一定要经常比赛,这个运动员比赛的经验,以及在比赛场上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才会慢慢的提升,自己也会逐渐得到成长。”克服伤病,一路披荆斩棘,2016年,他获得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全能冠军。经过国内大赛的洗礼,2017年,27岁杨顺洪已具备了一名老将应有的成熟稳重,在第十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赛场上,一举拿下第十四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太极拳项目冠军。这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18年在缅甸仰光,赢得第二届套路世界杯男子太极拳项目金牌。   坚持不懈,终圆“武”梦 “我参加了2009年、2013年、2017年、2021年四届全运会,前三届或多或少有一些失误,但我没有气馁,一直在提升自己的竞技水平,这次能在咸阳夺冠也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想。” 2021年,9月3日晚,杨顺洪以总成绩19.539分获得第十四届全运会武术套路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项目冠军。多年的坚持,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经验和心理方面会有优势,但长期训练伴随着体能的下降与伤病的增多,杨顺洪不得不克服多重压力。备战全运期间,每天都是一边完成着训练任务,一边进行着康复理疗,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竞技武术梦,他付出着比他人更多的汗水。圆梦全运那一刻,杨顺洪挥舞拳头,在他看来,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亦师亦友,续传承 回忆起与吴雅楠教练因武结缘的共同经历,杨顺洪无不充满感激。在他们还都是运动员时期,杨顺洪参加比赛的太极拳自选套路的动作编排、音乐剪辑就是吴雅楠帮助完成的。“太极王子”吴雅楠一度是杨顺洪心中的偶像。仿佛有着某种缘分,曾经的偶像在退役后转变为现在的教练,而始终不变的是对杨顺洪潜移默化的影响。 无论是以运动员的身份、还是以教练的名义,吴雅楠提供的指导与帮助一直使杨顺洪铭记在心,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他习武观念的影响上。“初识武术,习武只为强身健体;夺冠之后,传武延续传承精神。”在教练的影响下,在习武的历程中,杨顺洪收获颇丰、感受也颇多。他认为传承武术是每一个“武术人”的义务,在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后,这份责任则更加重要。他希望在自己退役之后也像吴亚楠教练一样,将武术继续的传承下去,为中国武术的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力。 谈及武术给他带来的影响。“小时候调皮,武术太极对性格的影响很大,在不知不觉中磨炼了性格,让心境沉淀下来。多年后回望,发现自己性格变化很大,更喜欢安静。”无论是赛场上的一次次激烈竞争经历,还是赛场外的全身心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武术太极,杨顺洪不断磨炼自身意志、修身养性,始终坚持梦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期待,他能继续出现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赛场上,续写辉煌,展现太极风采!    

  4. 国际武联武术云课堂第23期课程安排:直播教学、录播视频等你来!

国际武联全球合作伙伴

国际武联全球赞助商

国际武联全球供应商

受认证(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