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康的武术生涯始于2006年,当时在澳大利亚珀斯最初学习的是北少林拳。13岁时,他转练太极拳,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持续训练,先后在州级和国家级赛事中崭露头角。他的国际赛事首秀是2008年巴厘岛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此后在2012年中国澳门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他以对练项目季军的成绩为澳大利亚赢得了有史以来首枚世界锦标赛套路奖牌。2015年,他加入成年国家武术队,并代表澳大利亚参加了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2018年,林俊康不幸跟腱断裂,但凭借毅力通过渐进式康复训练,他于2024年重返赛场,参加了首届文莱国际武术锦标赛,并在该赛事中摘得太极拳和太极剑两枚铜牌。
初习太极,慢悟武道
林俊康现年30岁,来自西澳大利亚州珀斯。2006年,在朋友引荐下,他开始了武术生涯,最初学习北少林拳。他回忆道:“我刚开始练武时,澳大利亚甚至还没在国际上参赛。武术就像我小时候在电视节目里看到的那样,比如《恐龙战队》、李连杰和成龙电影。”
初涉武坛,林俊康参加州际的传统套路比赛。他说:“后来我开始学习竞赛套路,参加全国比赛。我的首场比赛因为太紧张,细节记不太清了。当时我比的是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和B组棍术。早期我曾获得过州级冠军。”
“2008年和2012年,我入选了国家青少年队,”林俊康补充道,“2015年进入成年国家队。自2015年起,我一直是澳大利亚成年组全国冠军。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比赛紧张——这在打太极时尤为明显,别人能看到你在抖。这种尴尬反而激励我更加刻苦训练,久而久之,我在赛场上的自信心也建立起来了。”
林俊康的国际武术首秀是2008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他回忆道:“2008年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青少年组最高水平的武术比赛,并与同龄太极选手同台竞技。也因紧张导致动作晃动被多次扣分,这体验实在难忘。去巴厘岛的旅程很有意思,那是我第一次去,还要适应与家乡不同的气候。队友都来自我的学校。那次赛事组织得非常好,开幕式上观看中国国家队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
为国争光,闪耀国际赛场
在2012年中国澳门举行的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上,一个惊喜等待着林俊康——他与搭档在对练项目中夺得铜牌,为澳大利亚斩获世界锦标赛史上的首枚套路奖牌。他坦言,“比起获得奖牌,我更满意的是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表演——当然,那次经历依然独一无二。对练很不一样。澳大利亚可能是在世界锦标赛上首个展示太极对练的国家队,太极元素本身就不同,而且在个人套路之外,你还需要磨合双人配合。对练在编排上可以更有趣一些,可以扮演胜者或假装落败。这块奖牌出乎所有人预料,但能为澳大利亚登上奖牌榜,我们无比开心。”
林俊康于2015年入选澳大利亚成年国家武术队,并代表澳大利亚出征了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这一系列赛事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运动员。他指出:“每届锦标赛的备战都令人兴奋,因为武术带你前往许多不同的地方,这种不重复的体验充满魅力。你必须适应比赛地的气候差异,逐步掌握赛事节奏——直到某天你会发现,唯一需要专注的只剩热身和发挥最佳状态。而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让每届赛事都成为独特回忆。”
林俊康补充道:“2017年我还参加了台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那是我参加过规模最大、也最难忘的赛事,因为你能和来自其他运动项目的奥运选手们同场。这是我迄今为止参加过的最大型的赛事活动。”
太极之路:挑战与收获
正当职业生涯如日中天时,林俊康遭遇了所有运动员最恐惧的噩梦。2018年,他的跟腱完全断裂,一切骤然改变。他回忆道:“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在做一个540度旋风脚起跳时,跟腱完全断裂,落地后无法行走。当时我正在备战2018年首届世界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最终是穿着保护靴完成了太极剑比赛。那是一次非常可怕的经历,尤其是了解到大多数遭遇跟腱断裂的武术运动员都因此立即退役了,这种创伤性损伤太致命了。我也害怕会这样,但我的教练协助我进行康复训练,让我继续坚持训练,专注于上肢训练。我的脚踝永远无法百分百恢复,但我必须创造性地想办法适应它。”
康复需要毅力和耐心,而新冠疫情又恰逢他恢复期间。然而,2024年,他在首届文莱国际武术锦标赛上复出参赛——并一举夺得太极拳和太极剑两个项目的铜牌。“虽然很难不将这次受伤视为障碍,”他说,“但当我坚持带伤训练并最终获得回报时,那种成就感令人欣慰。”
林俊康表示,他对待洲际锦标赛的态度与国际赛事相同。“去新地方比赛总是令人兴奋,总有冒险在等待,”他说,“大洋洲武术圈本就不大,疫情更是导致众多武馆关门,让这个群体愈发萎缩。”
谈到与澳大利亚国家武术队一起训练和参赛的经历,林俊康说:“我们各有分工,这让我们能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使行程尽可能顺利流畅。训练之余,我们总会一起聚餐庆祝。离开赛场,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一起吃饭,因为我们都是职场人士或学生。我通过脸书、图享和微信与其他国际武术运动员保持联系,这让我们很容易维系友谊。”
“作为一名武术运动员,最棒的部分就是付出得到回报,”林俊康补充道,“我武术生涯中最美好的经历是2015年入选澳大利亚国家武术队,因为这是最高荣誉了。这是最有回报感的时刻,因为这正是我青少年时期就梦寐以求的目标。”
“我武术生涯中目前最大的障碍是,”他说,“作为一名在职专业人士,我需要努力挤出所有空闲时间来训练。我的全职工作是职业健康安全顾问,负责为公司提供安全文化建设和法规合规方面的专业指导。根据工作需要,我有时会连续出差长达三周,回来只能休息一周。除了武术,我的爱好是钓鱼。”
林俊康继续说道:“我的教练陈祈利博士不仅是武术导师,更是我的人生引路人。他不断推动我在武术生涯中成长蜕变——那些曾令我犹豫的赛事报名,正是他的坚持让我突破自我:从太极对练到2015年世锦赛大刀项目,最终都成为我的历练契机。我也曾在中国和文莱训练。沉浸在武术氛围中,结交新朋友,总是令人愉快。那种感觉是无忧无虑且难忘的。”
与武同行,未来可期
在坚持自身训练和比赛的同时,林俊康也致力于澳大利亚青奥武术发展项目,为新生代运动员提供指导。他告诉我们:“武术贯穿了我三分之二的人生,塑造了我的身份认同,甚至反哺了我的职业发展。我未来的目标是确保我指导的运动员远离重大运动损伤。无论是作为领队、教练还是裁判,我都希望持续为武术界贡献力量——当然,这一切还需静观其变。”
在坚持自身训练和比赛的同时,林俊康也致力于澳大利亚青奥武术发展项目,为新生代运动员提供指导。他告诉我们:“武术贯穿了我三分之二的人生,塑造了我的身份认同,甚至反哺了我的职业发展。我未来的目标是确保我指导的运动员远离重大运动损伤。无论是作为领队、教练还是裁判,我都希望持续为武术界贡献力量——当然,这一切还需静观其变。”